导语: 2005 年,国际细胞治疗学会 (ISCT) 发布了间充质基质细胞 (MSC) 命名的立场声明,澄清了间充质干细胞这一术语并不等同于或可以与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基质细胞)互换,并在满足最低标准时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定义。
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准定义是什么?间充质干细胞有哪些治疗机制?
MSC 和 MSCs 这两个术语已成为描述多能干细胞/祖细胞的首选缩写,这些细胞和细胞群通常被称为间充质干细胞、多能基质细胞、间充质基质细胞和间充质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特定条件下分化为重要谱系,在体内植入后在有限情况下分化为重要谱系。
过去约 30 年来,MSC 因其有趣的细胞生物学、广泛的临床潜力以及作为快速发展的组织工程领域的核心构件而受到广泛研究。MSC 在培养皿中生长迅速,具有以前在其他细胞中未发现的内在分化潜能,并产生大量有用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准定义包括:
- 能够粘附于塑料;
- 具有三系分化潜能(成骨、成脂和成软骨);
- 细胞表面表达 CD90、CD105 和 CD73(阳性,> 95%);
- 缺乏细胞表面抗原 CD45、CD34、CD14 或 CD11b、CD79α 或 CD19 和 HLA-DR(阴性,< 2%)
随后,发现血管周细胞符合 ISCT间充质干细胞最低标准,这导致我们对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身份的理解发生重大转变,即血管周细胞,这显著使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多样化。
间充质干细胞有哪些治疗机制?
- 旁分泌作用
- 线粒体转移
- 细胞外囊泡转移
- 归巢和再生药物递送
- 抗肿瘤血管生成
- 反侵袭和迁移
- 想了解更多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机制的内容请查看(间充质干细胞有哪六大治疗机制?)
总结
间充质干细胞最初是作为“一个谜中之谜”而开始的,但多年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发挥显著的免疫调节和再生作用,使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成为最有前途、最受追捧的细胞疗法之一。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强大的细胞实体,可以与其周围环境和邻近细胞相互作用,提供可以治疗的细胞反应。随着人们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复杂生物学和治疗潜力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在科学知识和临床益处方面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全球已注册 1000 多项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试验,可通过荟萃分析证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的安全性。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如有版权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杭吉干细胞科技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网站后台下方留言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