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1日,最新发表在《Diabetologia》糖尿病学杂志(2022年影响因子/JCR分区:10.460/Q1)的一项来自瑞典的I/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证实,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维持1型糖尿病患者内源性胰岛素的产生。
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喜人
这项研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完成。试验由剂量递增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设计研究组成,研究人员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安慰剂进行临床对照分组。
治疗的入选标准为入选前2年诊断为1型糖尿病,年龄在18-40岁,空腹血浆C肽浓度>0.12nmol/l(正常值空腹血浆C肽为0.3~1.3nmol/L,1型糖尿病病人C肽水平低,就需要输注外源性胰岛素)。
主要疗效终点定义为干细胞/安慰剂输注后1年,与治疗前的基线表现相比,混合食物耐受试验中C肽AUC的变化。
● 安慰剂治疗组的C肽AUC水平下降了47%,而干细胞治疗组仅下降了1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下图b
● 安慰剂组患者的胰岛素中位数需求增加了10u/天,而干细胞治疗组个体的胰岛素需求在12个月的随访期内没有变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下图c
这项研究表明,同种异体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治疗新发1型糖尿病的安全方法,具有保护β细胞功能的潜力。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作用机制
1型糖尿病(T1DM),是与多基因遗传相关的自身免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导致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足部溃疡等严重并发症,在2021年,1型糖尿病已经影响了全球840万人。
自1922年以来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外源性胰岛素仍然是目前的治疗标准。在诊断时,β细胞功能通常已经下降到正常水平的10-30%,这对于治疗干预以逆转疾病状态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治疗焦点集中在保留和控制内源性胰岛素的策略上,从而显著降低急性和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间充质干细胞(MSCs)代表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先天的免疫调节、促血管生成和抗纤维化特性,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免疫调节能力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其作为1型糖尿病的安全干预疗法的潜力。
国内研究进展
在国内也有两项使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分别对15名(青医附院)和53名(鼓楼医院)参与者进行了静脉输注,报告了显著的结果,输注后接受治疗的患者胰岛素需求出现逆转。
特别是在鼓楼医院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团队的研究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降低了HbA1c,治疗后24个月观察到内源性胰岛素水平和增加,MSC治疗组40.7%的患者达到主要终点,几乎是对照组的2.5倍。
综上所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具有前景广阔,但距离真正广泛地、安全地投入到1型糖尿病的治疗还有一段路要走,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正致力于克服当前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的限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如有版权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