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中风的类型
- 缺血性中风的原因和风险因素
- 出血性中风的原因和风险因素
- 您的中风病史
- 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 生活方式风险因素
中风的病因和风险因素众所周知。中风,即血液流动中断或减少时发生的事件,通常是糖尿病、高血压或感染等疾病的结果。虽然中风可能让人感觉很突然,但事实上,在中风发生前几年,风险因素就已存在。
大多数中风患者都有多种诱发因素,如肥胖、吸烟习惯、久坐的生活方式或某些遗传特征。虽然你无法控制自己的遗传因素,但你可以控制可能增加中风风险的生活方式因素。
中风的类型
中风主要有三种类型:
- 缺血性中风:当流经向大脑供血的动脉的血液被阻塞时,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栓。长期血流中断会导致脑细胞死亡,从而引发长期并发症。
- 出血性中风:当脑动脉或血管泄漏或破裂并损害脑细胞时,就会发生出血性中风。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TIA是一种小中风,是未来中风的警示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血流中断只是暂时的(通常持续时间不到五分钟),不会造成持久的并发症。
中风的原因和风险因素
1. 缺血性中风的原因和风险因素
TIA和缺血性中风的具体原因和危险因素包括:
- 心律不齐:心律不齐或心律失常会导致血栓形成。这些血栓可能会流向大脑并滞留在小血管中,导致缺血性中风。通常,建议使用血液稀释剂来降低与心律不齐相关的中风风险。而且,新的家用工具已经出现,可以更轻松地检测全天心律不齐的频率。
-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全身血管(包括心脏、大脑和颈动脉)缓慢发展。患病的血管可能会形成血栓或将血栓困在全身,导致缺血性中风。如果高血压 得不到治疗,这些疾病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
-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使人体难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疾病。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反复升高时,由此产生的体内代谢变化会损害动脉,导致颅内疾病、颈动脉疾病和其他心脏动脉疾病。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患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
- 详情请浏览(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对您意味着什么?)
2. 出血性中风的原因和风险因素
-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有缺陷、形状异常的血管破裂,从而引起出血性中风。最新的血压管理指南建议将血压保持在120mmHg以下,高于80mmHg。
- 血压为120至129毫米汞柱(高于80毫米汞柱)的患者应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治疗,并在三至六个月内重新评估。对于被认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且血压高于130毫米汞柱(高于80毫米汞柱)的患者,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使用药物治疗。
- 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 (CAD) 是指心脏血管受损。与心脏健康的患者相比,患有CAD的患者中风的风险更大。
- 脑动脉瘤:脑动脉瘤是一种形状异常且向外突出的血管,通常从出生起就存在。它可能因血压剧烈波动或严重疾病而破裂。动脉瘤占中风病因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您被诊断患有脑动脉瘤,您可能适合或不适合进行动脉瘤修复,这取决于您的动脉瘤位置和您的整体健康状况。
- 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 (AVM) 是一种血管异常,一旦破裂,会导致出血性中风。有时,AVM还会通过“窃取”周围脑组织的血流而导致神经系统缺陷。
- 先天性心脏缺陷:出生时存在的心脏缺陷可导致多种问题,包括中风。心脏缺陷可能包括血管错位、血液从心脏的一个区域漏到另一个区域以及其他解剖问题。大多数心脏缺陷可以在很小的时候被发现并安全修复。
- 心脏衰竭:心脏病发作后或心脏过度劳累后,心肌会变得虚弱,难以有效泵血。大脑供血减少会导致中风。
- 出血性疾病:在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中,无法形成适当的血凝块会导致过度和长时间出血。尽管脑出血很少与出血性疾病有关,但如果发生,则可能导致出血性中风。
您的中风病史
已经中风的人再次中风的风险更高。事实上,在美国每年发生的80万例中风中,几乎25%是复发性中风。
如果您已经中风,请与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讨论预防策略,其中可能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以及饮食和运动改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或小中风是脑部血流暂时中断。TIA是预测性最强的中风风险因素,也是需要进行全面健康评估的警告信号。
3. 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虽然您可以控制某些中风风险因素,但有些中风因素是您无法影响的。
- 年龄:虽然中风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风的风险也会增加。从55岁起,中风风险每10年翻一番,四分之三的中风发生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
-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中风和死于中风。增加女性中风几率的因素包括怀孕、激素避孕和长寿。此外,女性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更高,这两者都会增加中风风险。
- 种族:种族和民族也会影响中风风险。白人和亚洲人的中风率最低,而黑人、西班牙裔、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的风险较高。事实上,非裔美国人患中风的可能性几乎是同龄同性别白人的两倍。
- 遗传学:如果您的家人曾患过中风,由于相似的生活习惯或遗传因素,您的中风风险可能会增加。请务必告知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您是否有中风家族病史,因为这将指导他们为您安排的医学检查。
4. 生活方式风险因素
某些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会增加中风的风险。这些通常是可以改变的,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采取更健康的行为来降低风险。在性活动中中风的情况相当罕见。事实上,中风很少是由任何直接诱因引起的。
- 肥胖:科学表明, BMI超过30与中风风险较高有关。虽然众所周知,高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中风)与肥胖有关,但研究表明,肥胖是独立的中风风险因素。这意味着,与血压、胆固醇和血糖相当的非肥胖人群相比,肥胖人群更容易患中风。有趣的是,减肥手术最一致的益处是降低中风风险。
-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对某些人来说,缺乏活动是导致中风的一个令人惊讶的原因。然而,研究一致表明,缺乏活动会导致中风,与肥胖、高胆固醇和高血压无关。事实也证明,适量的运动与预防中风密切相关。
- 激素药物的使用:服用口服避孕药会稍微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 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吸烟者的风险更大。此外,激素替代疗法与中风风险增加有关。然而,一些研究的数据相互矛盾,这些研究显示没有风险或风险降低。
- 压力和情绪:长期焦虑和激动会改变体内的激素,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事实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会增加中风的几率,即使在最初的创伤源消失多年后也是如此。其他紧张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长时间工作、轮班工作和家庭动荡,也与中风的可能性增加密切相关。
- 抽烟:吸烟是导致中风的最可预防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 ,香烟烟雾中的化学物质对肺部有毒。但吸烟也会损伤全身血管的内壁,使血管变得参差不齐、僵硬和狭窄。这很容易形成血栓并卡在动脉内。
- 用药:已知多种常见滥用药物会导致中风。有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中风,而有些药物会对身体产生逐渐的物理损害,多次使用后会导致中风。
- 例如,可卡因会导致血管突然痉挛,阻断流向心脏或大脑的血液,从而诱发突发性中风。另一方面,反复使用 甲基苯丙胺会产生长期损害,增加中风的可能性。
相关阅读:了解更多关于中风的新闻资讯!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ypes of stroke.
- Violi F, Pastori D, Pignatelli P.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of thrombo-embolism in atrial fibrillation. J Atr Fibrillation. 2014;7(3):1112. doi:10.4022/jafib.1112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onditions that increase your risk for stroke.
- Chen R, Ovbiagele B, Feng W. Diabetes and stroke: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pharmaceuticals and outcomes. Am J Med Sci. 2016;351(4):380-6. doi:10.1016/j.amjms.2016.01.011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igh blood cholesterol: What you need to know.
- Sells CM, Feske SK. Stroke in pregnancy. Semin Neurol. 2017;37(6):669-678. doi:10.1055/s-0037-1608940
- Sun LL, Tang WX, Tian M, Zhang L, Liu ZJ.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autoimmune disease-related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s. Cell Transplant. 2019 Aug;28(8):1045-1052. doi:10.1177/0963689719846838
- Boehme AK, Esenwa C, Elkind MS. Stroke risk factors, genetics, and prevention. Circ Res. 2017;120(3):472-495. doi:10.1161/CIRCRESAHA.116.308398
- Bang OY, Chung JW, Lee MJ, et al. Cancer-related stroke: an emerging subtype of ischemic stroke with unique pathomechanisms. J Stroke. 2020;22(1):1-10. doi:10.5853/jos.2019.02278
- Schwartzbard AZ, Newman JD, Weintraub HS, Baum SJ. The 2017 high blood pressur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he old and the new. Clin Cardiol. 2018;41(3):279-281. doi:10.1002/clc.22905
- Oza R, Rundell K, Garcellano M.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m Fam Physician; 96(7):436-440.
- Gupta HV, Farrell AM, Mittal MK.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Predictability of future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events. Ther Clin Risk Manag. 2014;10:27-35. doi:10.2147/TCRM.S54810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amily histor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at increase risk for stroke.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omen and stroke fact sheet.
- Bousser MG, Kittner SJ. Oral contraceptives and stroke. Cephalalgia. 2000;20(3):183-9. doi:10.1046/j.1468-2982.2000.00040.x
-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What is a TIA.
- Tu TM, Seet CYH, Koh JS, et al. Acute ischemic stroke during the convalescent phase of asymptomatic COVID-2019 infection in men. JAMA Netw Open. 2021;4(4):e217498.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7498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杭吉干细胞科技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网站后台下方留言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