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内科在《国际肝病》杂志中发表了一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试验研究。
这项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219名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失代偿性肝硬化(DLC)患者,分为对照组(n=111)和脐带来源的MSC(UC-MSC)治疗组(n=108),然后均于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随访。接受治疗的患者接受3次间隔4周的UC-MSC输注加仅用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总生存率和无HCC生存率被计算为主要终点,并且还评估了肝功能和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
最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不仅耐受性好,而且显着提高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肝功能。因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能为肝硬化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成为新选择
在过去十年中,间充质干细胞 (MSC) 疗法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新型替代疗法。来自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 可以改善肝纤维化和逆转暴发性肝衰竭。在临床环境中,多项研究表明,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显着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特别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已被证明对于治疗肝功能衰竭是安全可行的。
最近的一项研究还发现,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在改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组织学纤维化和肝功能方面是安全的。此外,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疗法,例如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MSC (UC-MSC) 和脐带血MSC,已被证明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肝硬化患者安全且有益。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显着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并提高慢加急性肝衰竭 (ACLF) 患者的生存率。然而,由于患者队列规模相对较小且缺乏长期疗效评估(基于预后和安全性),因此无法就这种治疗方法在肝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出明确的结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我们的研究中,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75个月的观察,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长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随访期。 MSC治疗这种情况。这些发现有望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治疗HBV相关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其他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新型治疗策略奠定基础。
方法
在本次随机对照研究,共有219例乙肝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参加,其中对照组111人,治疗组108人。随访时间达到了75个月。
对患者进行了3次UC-MSC输注:基线(0周)、4周和8周。在治疗后第0、12、24和48周测试临床参数。对于生存分析,随访延长至75个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相同的常规治疗。
结果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长期生存的影响
在75个月的随访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生存率没有显着差异(图2) a)。临床数据结果表明,虽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显着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
aUC-MSC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无病生存率。
b用于比较随访13个月前和13个月后(最多75个月)生存率的地标分析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输注对肝功能的影响
为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肝功能的影响,在首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或常规药物治疗后48周内监测血清ALB、PTA、CHE和TBIL水平。临床数据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减轻肝脏炎症,明显改善肝功能。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输液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所有患者均能很好地耐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未发现其他短期临床不良反应,包括过敏、皮疹或感染。
a UC-MSC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CC无事件发生率。
b用于比较8个月前和8-75个月随访期间生存率的地标分析
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国内外多家医院及临床机构开展了大量干细胞干预肝脏疾病的临床试验。全球范围内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上登记的干细胞治疗肝硬化项目有67项,其中在中国境内开展的有33项,而33项中又有25项临床试验使用的是间充质干细胞。
2012年-2020年期间有有7项经卫健委备案的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项目,均采用间充质干细胞。这足以看出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的良好效果,已获得了我国的认可与支持。
2021年8月6日,临床肝胆病杂志发布了《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专家共识(2021)》。由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对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进行论证,更新共识,以期对今后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认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安全、耐受性好,可提高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成为治疗HBV相关肝硬化的新型治疗策略。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如有版权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